华北法制网 - 始终关注民生

华北法制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舆情观察 >

大数据分析特朗普涉华言论变化趋势

时间:2017-12-08 07:21来源: 作者: 点击:
舆情监测中心/enpproperty-->
大数据解析:特朗普推特涉华言论变化新趋势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17-11-16 11:07:37

    编者按:2017118日到1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开启了他就任以来的第一次访华之旅,备受世界瞩目。而以“推特治国”著称的特朗普,此次访华的推特动态毫无疑问地吸引了舆论关注。果然,在特朗普访华期间发布的9条推文中,有7条涉及访华内容,盛赞中国的同时,还对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夫人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更为有趣的是,特朗普更是连续两次将推特封面更换为中美两国元首合影。自从特朗普当选以来,他的推特被联邦法官引用过,也被白宫官方声明认可过,甚至还曾多次影响市场,为其部分政策决定释放信号。本文以特朗普2011年到2017年在推特上发表的492条涉华言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位“网红总统”在推特上如何谈论中国,当选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以窥见特朗普的对华态度与对华政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常把中国挂嘴边,当选前后明显减少

    

    图12011-2017年特朗普推文关注情况

    

    特朗普自2009年开通推特以来,共发布推文3.64万条,粉丝已达4260万人。2011127日,特朗普在推特上首次提及中国,到20171110日,共有492次提到中国(China)或中国人(Chinese)。而将特朗普“口中”常提的国家进行排名发现,其对中国的关注远超伊朗、俄罗斯、伊拉克、墨西哥等国。2011年,首度提及中国时,特朗普就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担忧美国工厂难与中国及他国竞争。而就在同一年,数据显示中国GDP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朗普对美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显露出担忧及不满,同时又有意竞选美国总统,于是常借中国的案例来讽刺政治对手。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序幕拉开,特朗普狂发了190条关于中国的推文,是发文最多的一年。而有意思的是,近几年尤其是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谈论中国的频率明显减少,不再像之前口无遮拦、肆无忌惮,显得更加顾及政治立场与中美两国关系大局。

    

    2.经贸话题一以贯之,国际政治渐受关注

    

    图2:特朗普涉华推文话题变化趋势

    

    特朗普推特上的涉华言论主要包括经济贸易、国际政治、国家安全、中美关系、环境保护等五大话题。首先,中美经济贸易是特朗普最为关注的领域,也是其推特上对中美经贸一以贯之的核心话题。这一方面由于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涉华言论大多是从美国经济发展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另一方面,特朗普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商业竞争对手,因此对中美经贸时刻保持关注。分析其相关推文发现,特朗普常将美国工人失业增加、贸易逆差巨大、债务负担加重归因于中国的不平等竞争,又常将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本国作比较,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比如20131019日,特朗普发布推文称“哇哦,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长达到了7.8%,如果美国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我们就能成为世界话题了。”而此次访华期间,特朗普曾发表推文称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在贸易问题上很有成效,最终中美企业还签署了2535亿美元的大单。

    不过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国际政治及中美关系领域,担心中国崛起会挑战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特朗普当选前,常将政治议题与经济关联,更多地关注中国与他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如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石油交易,特朗普认为中国正在“闷声发大财”,而美国却什么也没得到,进而抨击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决策。而在当选之后,特朗普推特内容开始涉水中国政治、军事等高烈度议题。如2016124日,特朗普首度打破禁忌直接提及南海问题。他在推文中写道:“他们贬值货币、对我们的产品大幅征税,或是在南中国海建造大型军事设施时,中国问过我们的意见吗?没有!”当然,除了国际舆论关注,特朗普此番“任性”举动也引发了本国媒体吐槽,如福布斯(Forbes)评论道,“特朗普如此肆无忌惮、愚昧无知地与中国树敌,……削弱我们在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事件上的地位。”

    

    3.视野展放中美两国,朝鲜威胁备受关注

    

    图3:大选前后特朗普推文热词对比

    

    分析特朗普推文发现,特朗普当选总统前后涉华言论中所提及的人物关键词发生了明显变化,当选之前特朗普提及“奥巴马”高达98次,常借中国的发展讽刺奥巴马政府无能,对奥巴马推行的内政外交政策表达种种不满。而当选之后,特朗普提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频率凸显,可以看出特朗普政治视阈的变化:当选之前更多地聚焦国内政治经济,而上任以后,视野展放中美两国之间,并在社交媒体上频频释放对华友好信号。其中今年4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会晤前,特朗普在推文中对习近平主席与彭丽媛夫人表示欢迎,两度使用“荣幸”一词;而在此次访华期间,有六次表示“期待”,三度盛赞并感谢习近平主席的接待,对中国领导人显示出相当地尊重。

    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前,经常宣扬“中国威胁论”,毫不讳言“中国是我们的敌人”;而在当选之后,特朗普将“朝鲜问题”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冲淡了之前鼓吹的“中国威胁论”。虽然涉华言论不再那么露骨,但并不代表特朗普已消除中国威胁的观念。

    另外,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在推特上提及中国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热词“朝鲜问题”和“经济贸易”,也是特朗普此次访华与习近平主席会谈的两大议题。可以看出,特朗普的推文内容是了解其外交侧重点的一扇窗户。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朝鲜问题上,特朗普总统通过与习近平主席的多次电话沟通及两次会晤,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作出的努力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4.对华态度发生巨变,释放更多积极信号

    

    图42011-2017年特朗普涉华推文态度变化

    

    通过对特朗普涉华推文的语义态度进行分析发现,在当选总统前,其大部分涉华言论都带有明显负面倾向,尤其在贸易政策、知识产权、奥运等方面对中国都进行了直接抨击,负面言论数量呈现压倒性态势,“中国是我们的敌人”“中国在嘲笑我们”“中国在敲美国竹杠”等等是他的“口头禅”。而仅有1%的言论偏向正面,赞赏中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扎实成就,而这种发展变化确实给特朗普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使其不由得感叹“中国可以在90天内建造世界最高的大楼,简直难以置信!”而在赢得大选后,特朗普的正面涉华言论显著增多。从这种惊人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总统至少在公开场合,对待中国的态度积极了许多,也更愿意用和平对话的方式来处理两国外交关系。

    

    【分析师点评】

    

    分析特朗普在推特上的涉华言论发现,其上任前后在涉华议题、对华态度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上任前,特朗普语锋犀利,一度将中国视为美国的首要威胁。尤其在2012年,特朗普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并将此作为其竞选总统的策略之一。然而事实最终证明,这样的策略无法奏效。这也说明,美国民众对“中国威胁论”的宣扬并不买账。而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中美两国的政府高层保持着频繁、顺畅的沟通,交往气氛良好。此次特朗普访华,释放出积极友好信号,更是将中美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41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牛佳宇赵思宇尹斌

(责任编辑:范文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