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综述】
8月6日,《新京报》深度报道的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发文称,2016年3月,河南商丘警方侦查发现,当地一个平均年龄约50岁,30人左右的中老年妇女组成的“讨债”团,以辱骂、撕扯等手段,参与各种债务纠纷、工程纠纷、医疗事故处理等,逼迫欠债人还钱。2017年7月5日,“大妈讨债团”的14名主要成员被河南省睢县法院一审判决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寻衅滋事罪,判处2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目前,已有12人提起上诉,该案已移交至商丘市中院审理。该文因以涉案大妈的角度详述该案,激发舆论同情,引发舆论对违法维权、民间借贷纠纷、“涉黑”组织定性等多个议题的讨论,中国青年网、上游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推转该报道,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陆续推出评论文章。该案早在7月18日就曾被中国新闻网简要报道,但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截至8月16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336篇,相关微信文章256篇,新浪微博话题“#河南大妈涉黑团#”阅读量15.6万。
【舆论观察】
对于此事,多家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主张依法严惩违法维权行为,如法制网评论认为“大妈涉黑团”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突破了法律底线,政法机关应严厉遏制非法讨债乱象。二是认为法院“涉黑”定性值得商榷,《南方都市报》评论从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等多个角度分析,认为大妈讨债团量刑过重。三是质疑政法机关整治民间债务矛盾乏力,如南方网评论称“大妈涉黑团”首先暴露的是普法的软弱和普及性不够广,再次也暴露出民间讨债的混乱秩序,这与走法律程序麻烦周期长有关,如何缩短周期、简化程序,让讨债走正规的路径更有益。四是探究该现象的催生背景,北京青年网发文指出,近年来,因为失信企业以及失信人群的存在,催生了“大妈讨债团”这一特殊的讨债服务;红网评论则称,“大妈讨债团”背后特殊的生活状况,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社会问题。
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多突出涉事大妈弱者身份,吸引舆论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师兄”认为,责备惩治这些大妈外,更重要的问题是,让此类低劣行径背后的谋划、指使和纵容者承担各自的责任。在网民观点中,多数网民支持政法机关打击此类违法维权行为;部分网民质疑政法机关执法不到位滋生此类讨债团体;还有网民同情、怜悯大妈,呼吁追究幕后指使者法律责任。
【舆情点评】
该案件中“老弱病残”的“大妈讨债团”被定性为涉黑组织,极具吸睛力,引发舆论哗然。“剥洋葱people”的深度报道从涉案大妈的角度讲述其身体疾病、生活困境、缺乏法律知识等,获得众多舆论同情,致部分舆论将质疑转向政法机关,认为法院量刑过重,甚至指责政法机关化解民间借贷矛盾不力。尽管主流媒体着力引导“大妈讨债团”的违法行为及社会危害性,赢得多数网民认可,但质疑声音仍存。
目前,该案多名被告人已提起上诉,二审开庭将备受舆论关注。舆论一方面期待二审法院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惩戒违法维权行为;另一方面也期待法律存有温度,宽严相济。建议法院在判决后,还需加强释法明理,主动回应舆论关切,消解疑虑,凝聚社会共识,获得舆论认同。针对舆论关注的社会痼疾,相关部门可开展治理行动、畅通法律援助渠道等,纾解舆论焦虑情绪。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29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