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法制网 - 始终关注民生

华北法制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舆情观察 >

雪乡旅游宰客的背后是管理问题

时间:2018-01-14 17:59来源: 作者: 点击:
管理部门吃企业,企业吃游客,只要还有游客,这条食物链就不会断,而游客对宰客的吐槽也不会断。要想斩断这条食物链,要么游客用脚投票,要么让企业不再成为某些部门的唐僧肉

管理部门吃企业,企业吃游客,只要还有游客,这条食物链就不会断,而游客对宰客的吐槽也不会断。要想斩断这条食物链,要么游客用脚投票,要么让企业不再成为某些部门的唐僧肉。

文丨特约评论员储殷

这两天,雪乡宰客太黑心的新闻可以说在全社会引起热议。这两年这种“宰客”的新闻其实已经算不上新闻了——经常都有听到的事,怎么能算新闻呢?

从前两年的“青岛天价大虾”,到层出不穷几乎像月经一样的云南丽江负面新闻,和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导游强制购物业内明规则,我国的旅游业就好像从娘胎了带着热毒一样,进入黄金期同时就患上了癌症。

明人不说暗话。我认为,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只要出现这种成体系、规模化的宰客、黑客行为,必定不是一人一店的问题,而是行政管理的问题,甚至不排除其中存在腐败行为。

比如这次的雪乡事件吧,当地政府开出了5.9万元的罚单,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于一家家庭旅馆而言,惩处不可谓不重。就个案来说,好像的确很解恨,让大家有一种恶有恶报的快感。但这其实是扬汤止沸,没意义的。

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早在2014年,新华社就报道过雪乡宰客了:土炕标间天价宰客、吃饭饮水天价宰客、老板态度蛮横、甚至对游客动手。当时,管理部门就表示一定解决问题。时隔三年,在这次事件的网络舆论里,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人留言痛陈在雪乡被宰的经历呢?

要说这是监管不力导致行业野蛮生长,实在难以令人信服:试想一下,以我国政府行政力量之强大,三年时间,难道整顿不好一个旅游景区?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这还是荧荧大者,小的,比如为什么同样一瓶矿泉水,景区里要十块钱,超市里是两块钱?这是哪个部门批准的呢?根据什么原则可以有这种价格歧视?这到底是所谓的垄断价格,还是准入成本导致的高价。从新华社曝光到如今雪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的三年时间内,网络上的投诉不绝如缕,为何地方管理部门看不见,或者说是视而不见,见却不管,管亦不力。

而前不久毛振华网络“信访”,引发对东北营商环境的新讨论,两件事或可为镜鉴,一面是坐视景区宰客,一面又是对商家吃拿卡要,事实上,地方部门对企业的榨取,最终都会体现在消费者的价格上,进而表现为规模化、集中化的宰客行为。管理部门吃企业,企业吃游客,只要还有游客,这条食物链就不会断,而游客对宰客的吐槽也不会断。要想斩断这条食物链,要么游客用脚投票,要么让企业不再成为某些部门的唐僧肉。

根据国际经验,休闲度假市场爆发性增长期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到8000美元时期。200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2016年超过8000美金,已经进入休闲度假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如果处理不慎,黄金期可能就意味着爬的高摔的重——比如滑雪,可能大部分人将慢慢地选择国外而不是雪乡;比如沙滩,三亚的名声还能更臭么?全世界的沙滩多得很,现在我们还可以依赖国内市场的自动分级,然而时间一久,谁还会去臭名昭著的地方呢?这种短期利益赚到手,亏的是以后啊。

杀鸡取卵,真是可叹。

(责任编辑:范文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