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区也绝不是人口的导流池,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保持高起点、高标准才是未来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要义。 ![]() 【编者按】城市是什么?主政者、规划者,建设者,居住者,迁徙的异乡者,游览的观光客……相信答案五花八门。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城市是承载许多人生活与梦想的所在。这里面,有快乐,有希冀,有追求,有梦想,有苦痛,有委屈,有遗憾,也许你在城市生活多年,可是你真的认识你的城市吗?或者说,你看见了城市的一部分,而城市更多的面孔是你所未曾看见的。 就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说:“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2017年,“城市”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科技让城市迈向“智慧”,互联网金融让城市出现“无现金”,雾霾成为主政者必须面对的考验,一场大雨拷问城市“看海”……就以首都为例,北京的城市总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通州副中心热火朝天,“折叠”也成为北京的另一种现实。 临近岁末,凤凰网评论部推出“看不见的城市”系列评论,为现实的城市把脉,为理想的城市发声。 文丨特约评论员 陈功 2017年以来,围绕雄安新区的建设问题,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如同在一张白纸之上描绘新的蓝图,雄安新区这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千年大计”,也成为了中国打造理想城市的一个范本。那么,理想的城市应该呈现怎样的一种面貌呢? 城市的生态系统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城市承载力、生态环境、城市美学、建设成本、土地价格、居住舒适度等多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集合构成了城市的综合系统,为城市形态界定了空间,为产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健康的基础。 城市是由人构成的,人是城市的主体。理想的城市将为人们提供居住的空间,生活的场所。因此,城市的人口容量往往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健康指数。 城市的人口容量以中等规模为理想状态,经济学家们总是希望城市能够装载更多的人口,当下所谓对城市化率的片面追求和理解,就是典型的经济学视角指导城市化。理想的城市绝不是“人口仓库”。如同经济学追求均衡一样,城市同样存在某种均衡的状态,人太多了,生活品质就会下降,人们来到城市,都是为了追求更为理想的生活,而且追求的品质还在不断地改善和提升,绝对不是为了拥挤成为一团。 所谓最佳人口规模,不同的大洲有不同的情况。欧洲一般认为50万人口就是最适宜的城市,亚洲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一般略低,这种情况下,可以接受的人口规模应该高于欧洲。经实证研究,城市的人口规模在300万左右是中国城市宜居、宜商的较佳规模。这一论断其实与一些国内学者利用数学模型测算的结果高度吻合。 容积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有什么样的容积率,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形态,高低错落,均取决于此。从2.0的容积率指标可知,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以6层以下的小高层住宅为代表性的城市形态。这一数据指标实际上压迫城市开发必须要以功能中心作为扩展和延伸的基础,很多城市基于人口现实也必须要考虑分区和多中心。 建筑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城市规划指标,30%的建筑密度,为的是尽量争取弹性空间,为商业发展,为产业繁荣留有余地,为绿化和城市森林保留空间。 经济增长与产业繁荣关系密切,与社会成本和价格、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关系很大,所以GDP增长率实际上约束着众多社会发展指标。很多经济学家讨论城市化的实质追求,用的也是这个数据指标,只是他们倾向于无限放大这个数据,导致物价水平面临升高的压力,生活素质却难以跟上物价走高的水平。结果显而易见,片面追求高增长率势必会加大投资,用远期资金集中于近期建设,导致债务率上升,发展后劲乏力。 房价的水平,反映的是城市资产价格。房地产的发展通常会拉升城市资产价格水平,推升社会总成本。这种情况下,即使产业有着表面的繁荣,实际生活水准也难以真正提高,但如果城市资产价格出现负增长,也不利于城市发展,所以恰当而较为稳定的房价水平,关系到整个城市环境的状况,而5%或以下的房价增长水平是世界城市理想、健康的水平线,过高或过低,都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交通路网是城市分区之间或分区内部的通勤时间。一般来说,适宜的通勤时间以40分钟为上限较为合适,过长的通勤时间将会导致城市运转效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 城市森林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数据指标不同于绿化率。绿化对于单体建筑或建筑群落而言是有意义的,但对于城市整体来说意义不大。而城市森林对于城市整体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影响力,对于创造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升空间价值都非常重要。所以防止过度景观化,强调城市森林的建设,是这个数据指标的意义所在。 理想城市的模型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系统参照框架,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城市尺度,改变了以往城市规划指标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单一使用规划语言,缺乏对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考量的状况。 城市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栖息地,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当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上日程,这一理想的城市在创建的过程中,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形式融入进来。但雄安新区也绝不是人口的导流池,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保持高起点、高标准才是未来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要义。 (作者系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 附:理想城市模型的数据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