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述】
1. 医院惊现“天价停尸费” 舆情隐患暴露
11月27日起,陕西电视台《都市热线》栏目持续跟踪西安周至县医院“天价停尸费”事件。据报道,产妇喻娜娜2015年在周至县医院生下一名男婴后离世,法院判处医院赔偿50余万元。然而,当家属打算取走产妇遗体安葬时,却被索要每日150元、总计10余万元的停尸费。华商网也曾曝光该医院“天价停尸费”问题,称按照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相关规定,周至县医院停尸费应为每天20元。
12月2日,周至县医院通过官方微信公号对事件进行回应,解释称因喻娜娜家属拒绝取回尸体,所以医院对尸体进行冷冻保存,产生了额外费用。
2. 殴打、拘禁记者 信息席卷全国
12月5日11时许,微博实名注册信息为“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首席记者,《都市热线》副制片人”的用户“@记者亢凯”微博爆料称,《都市热线》记者王译4日到周至县医院跟进采访此事时,遭院长带领十余名保安抢夺摄像机、手机,并被扒光上衣殴打,院方还将记者一人关进太平间长达一个小时。目前,周至县公安局已经成立专案组,相关人员被控制。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在陕西媒体界引发震动,“@西部记者”等多位媒体人士相继转发,并将影响力扩散至全国。
3. 事发过程还原 夸张情节震惊舆论
12月5日16时23分,微信公众号“陕西都市快报”发布详细报道,描述记者三次被打经过。事发时,医院院长李某指挥殴打,办公室副主任白某直接参与殴打。事后,院方还将2000元强行塞给记者,并威胁记者“配合笑一下”,否则再打一顿。如此夸张的情节震惊舆论,媒体、网站大量转载该条消息,网易新闻跟帖参与量达123972次,网民纷纷声援记者维权、斥责医院做法。
当日,周至县委、县政府作出情况说明,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展开调查,初步处理结果包括涉事6人被行拘,涉事院长停职接受调查。稍晚,周至县公安局官微、周至县政府官网也通报处理结果。网民对政府部门的快速处置表示欣慰,但普遍认为力度不足。
4. 不当言行再激骂战 医院“黑料”曝光不断
此时,舆情仍在持续发酵。5日晚,“@陕西卫视”等微博爆料称,当日下午电视台派出记者采访此事,涉事医院有工作人员不仅不让拍照,还称记者“下贱”“欠收拾”,甚至有人叫嚣要“弄死”当事记者,声称“为院长坐一辈子牢心甘情愿”,现场视频在网络流传开来。
12月6日,据华商网、《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消息,多家媒体前往周至县医院采访时遭到医院工作人员推搡。据办案民警透露,警方在调取医院监控视频时,院方以监控系统出现故障为由拒绝。与此同时,周至县医院以往的“黑料”被深挖。据央视、界面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盘点,2000年至事发前,该医院至少涉嫌六起打人事件,涉及阻挠采访、非法限制记者自由、挂横幅辱骂记者等违法行为。
5. 警方处置力度加码 处理结果获舆论肯定
6日晚间,周至县公安局再次通报称,涉事医院3名人员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拘。7日下午,周至县公安局发布第三次通报称,目前已有12名涉案人员被刑拘,1名被行拘。舆论对这一处理结果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怀疑医院背后有黑恶势力撑腰,要求彻查医院是否合规运营。
7日、8日,澎湃新闻、新华社先后发布追踪报道,指出“涉事医院仍在收取较高停尸费”。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周至县卫计局的督导下,医院已将冷藏柜使用费降为每天20元。目前,相关舆情已降温。截至12月13日12时,相关新闻量4567篇,微博信息13909条,微信文章760篇,论坛博客文章963篇。
【舆论观察】
媒体评论中,主要观点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医院殴打、拘禁记者的行为是阻碍舆论监督,如《新京报》质问,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岂能成为“黑恶者”啸聚的山林?殴打、侮辱、拘禁的还是追寻真相的记者,更是对舆论监督的阻挠。二是呼吁切实维护记者合法权益,如法制网认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是在行使公共职能,对非法阻挠记者采访报道,应当以“妨碍公务”论处。正义网、“大白新闻”也认为,我国并没有针对记者这一职业出台专门的新闻法规范,而记者权益呼唤法律切实保护。三是建议整治“天价停尸费”乱象,如四川在线指出,医院向死者家属收取“天价停尸费”,无异于“挟尸要价”,突破了道德伦理底线。
网民观点中,约四成网民斥责医院行为,认为医院工作人员言行让人“大跌眼镜”,挑战法律、道德底线;约三成网民点赞记者是“良心担当”,并同情其遭遇;约一成网民吐槽监控损坏成为一大“舆情技巧”;约一成网民点赞警方等政府部门的处置;另有一成网民探讨“停尸费”标准混乱、医患矛盾加深等话题。
【分析师点评】
从舆情处置角度来看,该事件的主体由直接涉事方医院、间接涉事方警方以及主管部门县卫计局和县委县政府三方面组成,三者不同的态度反映出当下不少单位舆情处置的不同姿态,有关部门可引以为鉴。
■ 医院:有错不改、暴力嚣张
涉事医院作为直接责任主体,从两年前的医疗事故有错在先,后又因事故衍生出“天价停尸费”,在记者调查采访时发生殴打、拘禁的暴力事件。面对汹涌舆情,涉事医院不仅未公开表达歉意,还出现“弄死记者”“为院长坐牢心甘情愿”等雷言雷语,以及“监控坏了”的离奇情节,引发舆论质疑医院缺乏改正错误的诚意。周至县医院有错不改、暴力嚣张的行为虽然得到法律制裁,但这种“教科书式”的错误处置,暴露出部分基层单位舆情素养之低,舆情处置意识和水平的有待全面提高。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45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付萌 (责任编辑:范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