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述】
近期,上海政法机关重拳打击“套路贷”,引发舆论持续关注,“套路贷”话题在舆论场掀起一波讨论高潮,舆情热度飙升。从今年8月开始,媒体陆续报道上海政法机关处置“套路贷”相关案件。16日,“凤凰财经”报道称,上海市检察院公布了一批“套路贷”案件细节,并已对这种犯罪形态开展专项打击活动。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称,从去年9月上海全市范围严打以借贷为名非法牟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各级警方已先后打掉100余个“套路贷”团伙,逮捕340余人。25日,东方网报道称,上海检察机关对两起“套路贷”案件1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29日,东方网报道称,上海市高院于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四起涉“套路贷”犯罪案件的有关情况,宝山、静安、奉贤法院分别对这四起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17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至两年不等,并处34万至4万元不等的罚金及责令被告人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三名主犯被判处刑罚十年以上。
8月29日,与“套路贷”相关的新闻报道飙升至233篇。媒体以“套路贷”为重点,发布大量与之相关的报道。《第一财经日报》、和讯理财网等金融类网站深入剖析了“套路贷”犯罪的五大基本特征,认为“套路贷”是高利贷的“变种”,其社会负面影响已日渐严重。澎湃新闻报道称,据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日前发布的《2012-2016年民间借贷审判白皮书》显示,“民间借贷已形成专门产业,呈现出职业放贷特征”。
8月30日,《法制日报》刊发评论称,遏止“套路贷”,要事后打击,更要事前防范。东北新闻网亦持类似观点。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刘武俊表示,民间借贷要从无序的野蛮生长走向有序的理性发展,既要重拳出击,也要加快立法填补法律短板,从制度层面进行根治。不少网民为上海政法机关重拳打击点赞,称“上海不愧是经济发展排头兵”。还有网民认为不应只有上海,全国各地都应给予严惩。据统计,从8月28日至9月6日,以“套路贷”为关键词的相关新闻达819篇,微信文章超百篇。
【舆情点评】
当前,有关“套路贷”犯罪的案件日渐高发。根据媒体报道可知,“套路贷”已经不属于民间借贷债务纠纷,而是“有组织、有预谋、有暴力”的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引起政法机关的重视。上海政法机关顺应舆论诉求,通过打击犯罪——批捕公诉——集中宣判这一系列举动,将“套路贷”案件违法犯罪事实公之于众,舆情处置连贯、紧密,起到了震慑犯罪、以案普法的效果,赢得了舆论的广泛好评。
“校园贷”、“套路贷”属于近几年兴起的新犯罪形式,当前法律规定不甚完善,借贷者的思想认知也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及有关部门互相协同合作,一方面要查漏补缺,加强放贷机构(如银行等)的审核把关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套路贷”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政法机关还需继续加强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公众认知此类犯罪的危害性,提升甄别能力,切实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32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媛 (责任编辑:范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