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铉总统与我就像两股溪水,我们相识于小小的支流,一起流过了艰险的漫漫长路,途中有很多激流险滩,但我们始终在一起。现在我们的肉身虽然分离,但今后在精神上、价值观上我与他还会在一条河流里共同流淌。越是接近大海,水流与水流越是要汇聚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水流与水流走到了一起,才有了大海。哪种说法都不错。” 文在寅访华 2017年12月13日,韩国新总统文在寅正式开启首次访华行程。在朴槿惠因“闺蜜干政门”提前下台后,文在寅于2017年5月当选韩国总统,执政之后一直积极促进改善两国关系。早在11月20日,韩国外交部长康京和就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此番中国行,被外界认为是韩国为修补中韩因“萨德事件”而冷却的双边关系所进行的一次“破冰之旅”,同时也是为文在寅12月访华打前站。 文在寅访华之际,其个人自传《命运》中文版也将登陆中国。《命运》回忆了作者从寒门之子、囚徒到特种兵、人权律师再到卢武铉幕僚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详细记录了他的个人生活和政治命运,以及从“总统之友”到“人民之友”的人生轨迹,尤其是披露了他与卢武铉成为密友以及做卢武铉幕僚时期的私人档案。整部自传虽是一部个人史,但更是一部近代韩国国情画卷。 文在寅军队旧照 文在寅出身贫寒,父母当年从朝鲜南下至韩国。文在寅年轻时曾多次参与并领导反独裁、争取民主化的运动,他两次被捕入狱,也三度入驻青瓦台,深度影响着韩国的社会变革进程,最终登顶韩国权力之巅。从寒门之子、囚徒到特种兵,从人权律师到卢武铉幕僚,从“总统之友”到“人民之友”, 《命运》对文在寅的传奇经历有着显微镜般的详实记述。此外,他还敞开心扉回忆了父母、叛逆的少年时期、与妻子的恋爱史,以及狱中岁月。这既是一本文在寅的自我心理历程的告白书,也是一本见证韩国社会30年变迁的特写,阅读这本书,就是以总统文在寅之眼,全景式体察整个韩国。 文在寅赠送习近平主席《命运》中文版 文在寅自传《命运》原版最早出版于2011年,本土销量火爆达百万册,为韩国历届总统自传销量最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此书也早有所闻。据媒体报道,在今年7月在德国举行的G20峰会上, 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地柏林首次会晤时就曾提及本书,并引用书中“长江后浪推前浪”形容中韩关系。习近平主席对文在寅说:“您在自传中提到‘长江后浪推前浪’,表达了作为政治家顺应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远大抱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韩两国的关系走向一直深受各方关注,伴随着文在寅的访华,该书有望成为中韩关系交流互通的破冰回暖之作。文在寅在该书的自序中也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巩固中韩两国友谊,加深彼此互信,并一起挽手奔向我们共同向往的大海做出贡献。在本次访华期间,文在寅还亲自送给了习近平主席一本《命运》中文版。 文在寅/《命运》/凤凰联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 《命运》中文版约35万字,内附60余张珍贵私家史料图片,是韩国总统文在寅目前唯一自传,也是文在寅首个官方授权的外文译本。中文版由凤凰联动获得版权,预计12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 《命运》对韩国第16届总统卢武铉着墨较多。当年文在寅在庆熙大学以司法研修院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甘当维护弱势阶层权益的人权律师,就此与卢武铉缔结伟大友谊,后来帮助卢成功当选总统,助力卢武铉进行了极具开创性的政治、司法改革,被韩国民众称为“卢武铉之影”。现如今文在寅又当选韩国总统,藏在青瓦台背后的影子,终于站在光芒下,可谓继承卢武铉遗志,再造韩国山河。 文在寅(右)与卢武铉(左) 书中介绍了文在寅与卢武铉的相识相助过程,披露了韩国电影《辩护人》当中的原型故事情节,以及他做卢武铉幕僚时期的政治感悟,并揭秘了卢武铉当选之后改革、去世的经过及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
文在寅与卢武铉相遇 改写命运的一次相遇 文在寅是在卢武铉的律师事务所第一次见到了他。在自传《命运》中,他对卢武铉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与别人完全不同——他非常洒脱、率真,同时还极有亲和力。”文在寅很快就对他产生了“同质感”。 那时的文在寅没有想到,正是这次与卢武铉的相遇,改写了他一生的命运。 卢武铉对文在寅坦白,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干干净净的律师,但做了才知道,这件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卢武铉正色对文在寅说道:“要以此为契机,我们一起做干干净净的律师。”就是“干干净净的律师”这句话,一字一句敲打在文在寅心坎上,让文在寅跟随卢武铉一同踏上律师的道路。 据文在寅回忆,卢武铉绝对是一位言出必行的人。 与文在寅合作之前,卢武铉一直是釜山地区最年轻、最努力、最优秀的律师。他受理的案件多,胜诉率也高,来找他办理案件的人络绎不绝。但自从二人合作经营律师事务所,他把此前一直是行业规则的案件受理“介绍费”给杜绝了。受理的案子反而比过去少。 在当时,介绍费是律师习以为常的惯例。法院、检察院职员、管理员、警察等人给律师介绍案子,通常要提20%作为回扣。后来逐渐扩大,甚至银行、企业法务部主动联系案件,也要提取中介费。 文在寅清楚,卢律师想要独善其身,太难了。 但卢武铉一直忠实地履行着与文在寅第一次相遇时所做的承诺——做一名干干净净的律师。 文在寅感慨:“这种所有人都遵循的惯例,一个人想要打破是多么困难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做到。我想他本来也正有此意,只是以我的到来为借口正式行动起来,他可能觉得我是搞学生运动出身,志向肯定是要做一名干净的律师。他觉得自己作为前辈得做出表率,不能在后辈面前丢脸。他确实是一位既有道德感又有意志力的人!” 文在寅与卢武铉 “人权律师”之路,为失去人权的弱势群体讨回公道 自从二人共同开办律师事务所后,就经常为人权案件奔走,接连负责了多起平寻常律师不敢接手的案子,成为当时韩国著名的“人权律师”。 但其实,文在寅从未想过树立“我一定要做人权律师”的人生目标。第一次见到卢律师时,他也只是说:“我不是一定要做人权律师,或者以人权律师为人生目标,但那样的案件找上门来,我是不会拒绝的。”因为没有别的律师接这种案子,他们只接了一次,其他的案子自然而然就都找到了他们。 文在寅笑称自己做人权律师,是“不得已而为之” 。 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只要有找上门的案件,不论案件类型和大小,他们都会努力为委托人进行辩护。渐渐的,他们成了釜山地区劳动人权辩护的核心力量。不仅是釜山,那时,釜山附近的蔚山、昌原、巨济地区没有人权律师,但这些地方的劳动案件也很多,对此类委托人的案件,二人向来是来者不拒。 关于职业理想,生活中多数人只是嘴上说说,却很少有人真正把它当成既定目标,披荆斩棘地追求。 文在寅与卢武铉二人,却真正做到了将“做干干净净的律师”这一信念贯彻到底。 在辩护过程中,面对法庭上种种不遵守刑事诉讼法的现象,他们都当庭拿出法律条文要求审判长一一纠正。 如有被告人站着听审,并被绳索捆绑或戴着手铐,文在寅都会大声要求审判长,“请打开手铐!”“请解开绳索!”“请准备椅子,让被告人就坐!”在公开审判时局案件时,如发现有便衣警察提前到场占座以阻止普通民众到场听审,他就请求审判长让这些便衣警察退场;一些时局案件中,如警察阻止他们会见被告人,他们会提出严重抗议,把问题提到律师协会上,直到律师协会得到警察局“以后改正”的答复。 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武铉则更加不客气。他曾经对数次拒绝、妨碍律师会见的警察署调查科长提出起诉。如发现检察官提问时使用非敬语,他就也用非敬语高喊:“你干吗不用敬语?”丝毫不给对方留任何情面。 这些做法使审判与调查阶段存在的错误惯例一次又一次得到了改正。现在这些惯例几乎都消失了。 卢武铉据理力争 大选:失败后的成功 卢武铉第一次和文在寅表达自己希望参加总统竞选时,正值第15届总统选举。卢武铉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当他看到李仁济不满意在野党的竞选活动,就宣布退党独立竞选时忍不住说:“绝不能容忍这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更多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起初,文在寅是反对的。 文在寅认为,卢武铉当时竞选为时尚早。卢武铉性格太过执拗,虽有很多正义之举深得民心,却也给很多人们留下格格不入的印象,并不适合进行选举。但卢武铉十分固执。坚持贯彻“你们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听”的原则。他接受周围人的反对意见,却从此把这个想法放在了心中,踏踏实实地做起了准备工作,组织企划队伍,自己也开始努力学习。 作为最亲密的伙伴,文在寅只得开始帮助卢武铉做选举准备。正如文在寅所想,参与选举的过程并不顺利。但最初的失败反而为卢武铉赢得更多民众的惋惜和支持。 为帮助卢武铉赢得大选,文在寅竭尽所能,甚至联系了二人以前搞民主化运动时所积攒的人脉,举办多次演讲和市民运动,在釜山、庆南等地区打了漂亮的胜仗。 选举走到了最后关头。就在投票前两天,釜山西面的十字路口聚集了无数市民,在市民雷鸣般的掌声中,卢武铉威风凛凛地登上了演讲台。 对于卢武铉的那次演讲,文在寅至今历历在目,他在自传《命运》中写道:“他的演讲紧扣心弦,与过去他参选国会议员和竞选釜山市长时都不一样,完全上了一个层次。不仅是口才,他对经营整个国家的宏观认知也不可同日而语。我能感受到卢候选人决心竞选总统后,经历了怎样的认真学习、苦苦思索。他的演讲完全可以说是精彩绝伦,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语言在政治演说中如此具有感染力!围观的市民完全沉浸在他的演讲中,连我也重新做回一名普通市民,与所有人一起沉醉,一起感动,一起疯狂。根据那天的情景来看,我们没有理由失败!” 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人们对未来的忧愁,在那之后二人要经历的痛苦和难关,是当时的他们还无法想象的。
再进青瓦台 再进青瓦台,患难与共的信念永不动摇 在卢武铉近乎央求的恳请下,文在寅出任了民政首席。任职期间,文在寅协助卢武铉对检查系统、国情院以及权力机构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加强了社会矛盾问题的治理。尽管秘书官一职活多钱少,但文在寅干得兢兢业业。 2003年12月,人们纷纷开始讨论下一年即将到来的国会议员选举。文在寅无意选举,却被推上风头浪尖。 光做民政首席,就已经让文在寅偏离原来的生活轨道太多。永无休止的、毫无根据的暴光与质疑,让他每天都处于非常状态的紧张之中,这种无力感让文在寅身心憔悴,他一丁点都不想进一步涉入政坛。于是,在2月12日,文在寅正式辞职,成为他向往已久的“自由之人”。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职期间,卢武铉遭到弹劾。 接到消息时,文在寅正在尼泊尔的旅馆,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报纸。震惊之余,他当即决定抛弃现有的悠闲生活,立刻回国,帮助卢武铉总统走出困局。 文在寅 文在寅动用身边所有资源,亲自拜访法律界精英,组织了卢武铉的代理人团队,全权负责法律上的应对。他还发起多次反对弹劾烛光集会,试图团结市民的力量将总统从弹劾中拯救出来。每次文在寅踏入宪法法院,就要站在摄影记者面前,对当天他们上庭的立场和争论焦点进行说明。庭审结束出来时,又要总结当天的审判,发表意见。虽然现场都会设置采访区域,但记者太多,闪光灯闪烁不断,文在寅还是会忙的晕头转向。 所幸,文在寅和他团队的夜以继日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弹劾请求被驳回。文在寅兴奋不已,忍不住与连日来一同并肩奋战的几位代理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弹劾审判结束三天后,文在寅又回到了青瓦台。 卢武铉总统非常诚恳地邀请文在寅出任这次市民社会首席这个职位。他说:“这个职位就是为你准备的,你必须担任。”文在寅知道,这并非事实。但既然总统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作为相识多年的老伙伴、老朋友,他也不好意思拂袖而去了。 现场 了断:不堪承受生命之重 在2009年5月23日清晨,卢武铉总统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痛苦,结束了自己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 多年以后,文在寅在回忆卢武铉去世时,仍然感慨万千。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 在卢武铉执政的最后一年,政治斗争越发激烈。执政党议员开始与总统划清界限。尽管卢武铉很想在最后一年竭尽所能,为人民做更多事情,谋取更多福利,但在当时的政局下,脚下的路变得格外艰难。 卢武铉卸任前夕,这五年的历史犹如一场焰火表演,最终留下来的就是档案。为了与下一届总统顺利交接,卢武铉留下在位时整理好的档案,却没想到,正是这些档案,成为之后新政府政治报复所使用的工具。新政府反复拿卢武铉留下的档案做文章,无中生有,令卢武铉在卸任后不堪其扰。 那些跟总统亲近的人,以及他们的企业开始成为新上任政府政治报复的目标。卢武铉的兄长、总务秘书官,相继与不光彩的事情绑在一起,直到自己的夫人出事,卢武铉再也不能保持冷静。面对莫须有的指责,卢武铉以一种屈辱的方式举起白旗,他公开表示:“都是我让他们做的,如果有错误那也是我的问题”。 卢武铉将所有事情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将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他觉得,因为自己的疏忽,家人才会犯错,因为自己走上政治这条道路,亲友才会收到连累。他对文在寅说:“最终都是我的错。我这么长时间以来都不会赚钱,不能给他们任何未来保障,我妻子与郑相文秘书才会这么做的。这都是我的错。”他还说:“我搞政治搞得久了,我得到了锻炼。但我的家人没能接受锻炼。” 卢武铉 文在寅知道,卢武铉对自身要求严格,近乎道德洁癖的程度,他太清楚卢武铉这样的人要接受那种现实有多么困难了。但除了陪伴,文在寅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才能为卢武铉减轻痛苦。 紧随政治斗争的,是扑面而来的媒体暴力。无数媒体大搞舆论审判,为卢武铉扣上多重“莫须有”的罪名。 2009年4月30日早晨,卢武铉总统在公众与媒体面前,到首尔大检察厅接受调查,两年过去了,回想起这一天,耻辱和愤怒都在文在寅心中难以消散。 很多人聚在一起,想阻止卢武铉总统前去。总统夫人一言不发,强忍着泪水,总统面无表情。 那些特地赶来给总统加油的人,还没等安慰总统,自己就已经哭成一团。反而是总统为了让他们安心,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各种笑话,努力活跃着气氛。 他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克制,却没能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终于,在2009年5月23日清晨,卢武铉总统选择从猫头鹰岩上跳下,从此与世长辞,彻底告别政坛的痛苦与烦恼。 文在寅悼念卢武铉 遗体告别仪式上满是克制的啜泣声和汪洋泪水,有超过50万人参加了路祭。文在寅哭得昏天黑地。仿佛是冥冥之中,逝去的卢武铉总统感受到了人民的悲痛,人们在天上看到了神秘的五彩云。水原火葬场,在无数国民的伤心与哀悼中,总统化成了一撮灰尘,在他选择离去的猫头鹰石旁长眠。 文在寅偶尔还会梦见他。 他有时梦见自己回到青瓦台,与卢武铉一起工作的日子,梦见卢武铉开了一个他特有的玩笑,让在座的人哄堂大笑。梦里的情景太开心了,以至于文在寅醒来后,还是久久沉浸在那种愉悦中难以自拔。 文在寅曾经问自己,在他的人生中,卢武铉是什么?文在寅想不清楚。他只知道,如果没有遇见卢武铉,他的生活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但如果要问一定是好事吗?他难以作答。因为疲惫、痛苦真的是太多了。 文在寅与卢武铉 然而一切又能如何呢?从与卢武铉相遇、到一路同行,再到最后的离别,这都不是文在寅的计划,也不是他所能躲避的。现在也是一样。如果说他留下了未完的课题,谁又能从那个时代赋予的责任中解脱出来呢? 文在寅想,自己必须得主动积极地把这些课题揽过来,走完他的余生。 2017年5月,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正式踏上卢武铉留下的未完课题。 文在寅在自传《命运》中写道:“卢武铉总统与我就像两股溪水,我们相识于小小的支流,一起流过了艰险的漫漫长路,途中有很多激流险滩,但我们始终在一起。现在我们的肉身虽然分离,但今后在精神上、价值观上我与他还会在一条河流里共同流淌。越是接近大海,水流与水流越是要汇聚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水流与水流走到了一起,才有了大海。哪种说法都不错。” 本文摘自韩国总统文在寅亲笔自传《命运》(已由凤凰联动取得中文版权,即将在国内出版上市)。
(责任编辑:范文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