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法制网 - 始终关注民生

华北法制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海钩沉 >

假设历史•俄罗斯不退出一战会为因此而崩溃吗

时间:2018-01-14 18:04来源: 作者: 点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场人类的灾难,由于各种原因统计出来的死亡人数不一,大致总死亡人数为900万至1500万。①同时其也永远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主要参战国无论胜负都是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场人类的灾难,由于各种原因统计出来的死亡人数不一,大致总死亡人数为900万至1500万。①同时其也永远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主要参战国无论胜负都是如此。德国因为战败的关系遭到严厉惩罚,领土被割让,财富被拿走,军队被阉割。英国的大量男丁战死,尤其是贵族的大量死亡,从而导致国家内部的政治势力大洗牌,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工党第一次夺取政权。法国由于伤亡过大,全国上下的弥漫着厌战情绪,间接地导致了二战前期的绥靖政策。

1916年7月19日欧内斯特·布鲁克斯(Ernest Brooks)相机下的的英德伤兵,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战胜者

不过要说改变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俄国,一战直接让俄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一战的关系,让俄国损失过大,逼着俄国人做出选择是因为战争解体还是推翻旧有重建秩序。但那个事实吗?我们今天看下一战和俄国内战造成的损害,推演下一战是否会让北极熊崩溃。

一战带给俄国的损失远不如国内战争

根据苏联人口学家鲍里斯·乌拉尼斯(Boris Urlanis)的说法,俄罗斯在一战中的伤亡人数很难确定。苏联中央统计局认为一战的总损失为775400人死亡和失踪,348500人残疾和3343900人被俘。完好撤到后方的人员有1425000人,另有2844500人受伤。②

乌尔兰尼斯认为,死亡人数大大低估,因为大部分死亡数都是在撤退中损失的。乌尔兰尼斯估计,实际总共军事战争死亡人数为181.1万人(死亡120万人,伤亡24万人,死亡11000人,死于疾病15.5万人,战俘死亡19万人,因事故死亡和其他原因15000人)。美国人认为沙俄一共动员了1200万人上战场,其中170万人死亡,24万人受伤,死于疾病15.5万人,战俘死亡19万人,因事故死亡1.5万人。③

而一战带来的损失不止是如此,当时俄罗斯发生全国性危机,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战争直接扰乱正常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1917年工业生产总值比1914年下降了36%以上。秋天,乌拉尔地区所有企业中高达50%都被关闭了,导致工人大规模失业。与此同时,生活成本急剧上升。实际工资比1913年下降了50%左右。1917年10月的俄罗斯国债已经涨到了500亿卢布。其中,外国政府债务超过110亿卢布,这个国家面临着金融破产的威胁。整个俄罗斯似乎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但是我们把目光往后调就会发现,相比之后的痛苦而言,这时候的各种艰难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鲍里斯·乌尔拉尼斯估计一战结束后发生的俄国内战和波苏战争总共造成300000人(红军125000人,白军和波兰人175500人)在战斗中死亡,双方光是死于疾病的军事人员就有450000人。④而因为拒绝交出粮食等原因,被处决的俄国人就超过了100万,此外,在内战中,300万哥萨克被驱逐或处决,100万犹太人在乌克兰遇害。⑤

波兰人讽刺托洛斯基的海报,不过波兰损失惨重也是事实

按照苏联统计的数据,内战中战死的军人人数依旧是一战的两倍,更不用说因为战争发生在自己国土上的原因,平民的损伤远远比一战多。一位俄罗斯历史学家根据当年遗留下的损失手册估计,1914年至1917年期间,一战造成的俄罗斯平民死亡114万人,其中军事行动41万人,饥荒和疾病造成73万人。⑥而这一切和内战对俄国造成的损失相比,这仅仅只是个零头。

苏联退出一战的损失有多大

为了让苏维埃获得生存的机会,列宁政府决定与德国议和。根据协定,俄罗斯放弃了芬兰,波罗的海各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所有领土不说。苏俄还需要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库尔兰(今拉脱维亚西部)、俄属波兰等地割让给德国。同时被沙俄连续击败十次的土耳其将兵不血刃地拿回阿达尔罕、卡尔斯和巴统等地区。⑦

条约划定的边界,如果不是美国参战让德国战败,俄国人将永远失去一半的人口和工业

这意味着俄国将失去126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仅占据了俄国总领土的十分之一,但是全在欧洲部分,所以上面的人口非常稠密,占据全国人口的44%。俄国那原本傲视群雄的资源优势也将大大削弱,煤矿和铁矿分别失去75%和73%,伴随着的还有54%的工业和33%的农业。除了这些,苏联还需要像德国支付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差不多等于战前德国的所有储备),而且只能分五期,最后一期也要在1918年年底前交割完毕。⑧

德国人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站迎接托洛茨基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的到来

如果不是一战最后英法战胜德国,让苏联得以顺水推舟废除条约,为了退出一战所受到的损失恐怕会远远大于一战本身。这也是为何后来俄国民族主义者大量加入白军的重要原因。

之后为了恢复被内战打烂的俄国经济,苏联使用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剪刀差”政策。1927年至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由于对“富农”概念缺乏准确界限,集体化开始时国内“富农”占农户总数不到3%,而最后被剥夺的农户却达到农户总数的6%至8%,部分中农和贫农也被当作富农剥夺。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从此集体农庄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两个月内集体农庄的比例从15%增长到59.3%),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为了达到指标,经常采用强制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

集体化农庄时代的俄国农民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干脆屠杀和出售自己的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苏联1928年至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大量饥饿的农民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种出的粮产被收走,这直接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等地的严重的饥荒。据后世估算,在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至1000万之间⑨,比一战军民伤亡多了2-5倍。其中坐拥黑土地的乌克兰损失最惨重,死亡250万至500万人,一直影响到今天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尴尬关系。

集体农庄中劳作的俄罗斯人

在此期间国内数以万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苏联当局不得不使用正规军镇压反抗农民。⑩虽然暂时压下了农民的愤怒,但是也导致德国在二战中轻松组建了百万伪军时,乌克兰人争相入伍。

结语:

由此可见,内战时期苏联受到的破坏和损失,比起一战俄国受到的损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但就算是如此巨大的破坏,如此窒息的操作,俄罗斯依旧没有崩溃,反而以惊人的韧性活到了今天。不止如此还打赢了伤亡比一战多至少15倍的二战。在此之后和国力更强的美国对垒半个世纪。

试问一个伤亡至多也不到二百万,本土都没有被战火波及的一战如何能让如此强韧的国家崩溃?

① Matthew White,< Source List and Detailed Death Tolls for the Primary Megadeath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② <Russia and the World War 1914-1918 >

③ Urlanis, Boris,< Wars and Population>,1971

④ DmitriVolkogonov,<Trotsky:TheEternalRevolutionary>,1996

⑤ UrlanisB,<WarsandPopulation>,1971

⑥ Erlikman, Vadim,<Poterinarodonaseleniia v XX veke : spravochnik. Moscow. >,2004

⑦ JohnKeegan,<TheFirstWorldWar>,2000

⑧ SpencerC.Tucker,<WorldWarOne>,2005

⑨ Robert Conquest,< The Harvest of Sorrow: Soviet Collectivization and the Terror-Famine>,1986

⑩ 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责编: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范文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