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 22:05:42 来源: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T(原标题:曾因减排问题怒斥柴静,这位新任民盟主席不简单!) 据《人民日报》消息,12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1名委员组成的民盟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丁仲礼当选主席。 事实上,很多人对丁仲礼并不陌生。大白新闻(dabaixinwen)注意到,多年从事地质研究的丁仲礼曾接受过柴静专访。2010年,知名新闻工作者柴静携其策划的纪录片《苍穹之下》强势复出,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刷屏,而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丁仲礼就“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接受其采访,二人之间激烈交锋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人民日报》消息,12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1名委员组成的民盟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丁仲礼当选主席。 公开资料显示: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1996年9月加入民盟。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8月至199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6月至200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作,历任常务副所长、所长。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历任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副主席。2008年1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14年4月至今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2017年12月当选民盟第十二届中央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长期研究环境变化的专家,丁仲礼多次对我国治霾提出专业性见解,并多次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丁仲礼曾怒斥柴静:中国人,是不是人? 2015年两会前夕,中国舆论场被一条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笼罩,这是由央视前主播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题为《苍穹之下》的雾霾新闻调查视频。作为长期研究环境变化的专家,丁仲礼接受了柴静的专访。 该纪录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柴静: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40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1990年到2050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 柴静: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柴静: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丁仲礼:那么行了,那我就不跟你算了,我没有必要跟你算了,为什么?摩纳哥多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行不行,那你还讲不讲理了。 ...... 此视频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网友关于“谁是谁非”的讨论。有网友对丁仲礼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采访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柴与丁在认知层次上的差距。丁院士作为研究古地质的泰斗,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亿年计,同时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其相对于普通人更加的理性而富有远见。这造成了丁院士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站得更高,看得更透彻。 那些年,丁校长的经典语录......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从2014年开始,丁仲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期间,他做客人民网时表示:想当公务员就别报考国科大!他说:“你们如果想做生意的话,你们想学金融的话,你们想当公务员的话,就不要报考我们国科大。” “我敢肯定地说,我们的投入是任何一所大学可能承担不起的。”丁仲礼还说,“这样的投入,要有回报,我们的回报是什么?就是希望他们热爱科学,希望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做出他们的贡献。我们给你打好基础,希望你未来立志做科学家,我们主要培养的目标就是科学家,很难说我们要培养创业的人才或者公务员。” 此外,丁仲礼还出招“如何约束压榨学生的无良导师”?因为有网友质疑,中科院系统内存在导师独大的现象,很难对其约束。 对此,丁仲礼表示,他们也在研究生名额分配的一套机制,怎么样来促使更多的导师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导师所申请到的课题,申请到的任务。以后可以在招生上要进行限制,或许一下子取消不了导师的资格,但是可以限制这种导师。
丁仲礼还提到了自己对大学的定义,在他看来,狭义上说,我们对大学定位很清楚,一个是传授知识,一个是创造知识。但是如果是从中国传统,或者世界的传统对好的大学的期许的话,大学就应该是一个坚守社会良知的一个阵地,这个是最关键的。我们培养一代一代人,你要通过大学培养出来,并且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他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良知,最少不说假话吧,或者是你不得不说假话的时候,我可以不说话吧。至少可以不去拍领导的马屁吧,不会无原则地去吹捧一个人吧,至少他会有独立的思考的能力,看不惯的事情不敢当面说,他至少敢在私下议论的时候说一说吧,自己不去做吧。这些都是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